不是擔心災難有多大,人類需要的是發揮互助合作精神,因為人類已無法拒絕天災人禍----正念--

目前分類:化學 (4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工研院能環所昨(9)天發表新研發成功的「電力丸」,讓日後燃料電池使用的氫氣,不再是大體積且危險的高壓氫氣瓶,而是能化身為一公克的「化學儲氫材料」。日後,只要用三克電力丸,就能透過燃料電池輕鬆充滿手機用電。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中課本內容 鹼金族與水可以反應  但 影片中 鈣Ca 鍶Sr 鋇Ba   也可以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你我都熟悉的「隨手做環保」情節:在超商買水果盒的小晴把透明的塑膠盒、蓋,都放進「塑膠類」交給清潔隊員回收;張爸爸也把大賣場賣的透明雞蛋盒、超商的思樂冰杯和杯蓋歸成塑膠類垃圾回收。pla.jpg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特瓶變新衣 其實我們身上穿的人造纖維原料和寶特瓶一樣歐,只要經過加工再處理,使用過的寶特瓶也可以變成柔軟保暖的新衣;現在就讓我們透過影片一同認識寶特瓶變新衣的製作流程吧! http://www.howtoo.com.tw/media/media_detail.asp?best_class=&mc_cls=&sn=560&chk=1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特瓶是塑膠的一種,以石油做為主要原料,經一連串化學反應後生成塑膠單體,如乙烯(C2H4)、丙烯(C3H6),然後在適當的溫度、壓力及催化劑的作用下,這些單體可相互連結成聚合物,即成為所謂的塑膠,如乙烯單體相互連結成聚乙烯(polyethylene, PE),丙烯單體相互連結成為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食品要「有機」才健康,電池也要「有機」才環保。國內第一顆「葉綠素純有機電池」誕生了,電力耗光了只要沾水10 秒鐘又有發電,丟棄時也可以在土壤中完全分解,因為是有機質,在野外餓了還可吃下肚充飢。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顯然白雪公主的狠心壞皇后後母是懂得化學和毒物學的。她調製出高明的毒藥,能讓這個貧血的可愛小姑娘,不省人事但又不會死掉。但怎麼把毒藥送到她的嘴裡呢?壞皇后心想,沒人能抗拒得了鮮豔欲滴的蘋果,白雪公主當然也抗拒不了。接下來發生了什麼,我想大家都知道了。   不過最近大家擔心的,倒不是壞皇后塗在蘋果上的毒藥,而是蘋果商人塗在蘋果上的果蠟。果蠟裡面含有一種叫做1,4-氧氮陸圜(C4H9NO)的化合物,有人相信它會危害人類健康。為什麼?因為在某些情況下,1,4-氧氮陸圜會轉化成為N-亞硝酸-1,4-氧氮陸圜(C4H8N2O2),使齧齒類動物產生癌病。也許我們可以仔細檢查一下這件事。   絕大部分的水果和蔬菜,表面上都有一層薄薄的天然蠟質。這層蠟防止水果或蔬菜的水分蒸發,也使菌類很難在表面找到立足點。從樹上直接摘水果下來,可以清楚看到水果表面的果蠟,這可不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工人清洗水果,除去表面的灰塵、微生物和農藥殘留時,也把絕大部分的蠟洗掉了。因此,水果會更快速流失水分,也更容易受菌類侵襲,看起來也沒那麼光鮮亮麗。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才發展出很多種不同的果蠟,替代天然的蠟質。   水果蠟不外乎是蜂蠟、棕櫚蠟、植樹蠟、蟲蠟或氧化的聚乙烯(H(CH2CH2)nH)。蜂蠟的來源當然是蜂巢,棕櫚蠟和植物蠟來自樹葉,蟲膠是印地安「膠蟲」分泌來保護卵的樹脂,聚乙烯是人工合成的塑膠材料,聚乙烯和高錳酸鉀(KMnO4)之類的化學物質作用後,會轉化成蠟質,附著在水果表面。   在高濕度的情況下,有時候蠟層會破裂,使水果表面有白白的痕跡。這種外觀雖然討厭,但吃起來並不會產生風險。你們可能會注意到,水果外層的蠟幾乎不可能洗掉,這是因為蠟並不溶於水。如果你有恐蠟症,且深深為此苦惱,除了削皮外沒有別的辦法。有人吃水果一定要削皮,因為他們害怕蠟裡面有殘留的殺蟲劑和殺菌劑。也有人反對削皮,因為他們認為果皮裡有很多營養素,削了皮就喪失了這些營養。事實上,削皮的重點在除去果皮上的微生物,而非殘留的農藥。不必擔心削皮後損失的營養素,如果你依照營養專家的建議,每天吃五到十份的水果,削皮後損失的營養是微不足道的。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年級自然實驗一分離物質-- 從粗鹽中分離出精鹽,其中介紹了溶解過濾與蒸發結晶之概念,下篇報導可印證課本內容所學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機汞化物(Organomercury compound)是具有高度毒性的有機金屬化合物(Organometallic compound),由於其具有水溶性的特性,使得容易進入生物體內,進入食物鏈中,造成生物堆積(Bioaccummulation),進而對生物造成中毒的現象。然而,在自然界汞的生物循環中具有一些酵素(enzyme)可將有機汞化物降解成汞離子(mercury ion),最後再還原成汞原子(mercury element),使其毒性降低,進而減少在食物鏈中的堆積。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年來讓許多家庭主婦惱恨不已卻又束手無策的住家壁癌問題,可望獲得解決!雲林科技大學營建技術服務暨材料檢測中心老師蔡佐良,成功研發壁癌抑制劑,經多次實驗,效果相當良好,已在實際工程中試用。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吃不完的藥該怎麼辦?丟垃圾桶、沖馬桶,還是轉送親友?超過六成五的民眾將吃不完的藥直接丟到垃圾桶,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呼籲,藥品應回收,否則將造成環境污染。不過,國內目前仍無回收藥品回收常規機制。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醫學研究顯示,民眾經常使用的傳統蚊香會產生微粒與甲醛等有毒物質,若是使用傳統蚊香的方法不正確,像是『邊燒蚊香、邊睡覺』,長久下來會導致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知名基因科學學者文特28日宣布改造出可把導致氣候變化的二氧化碳變成燃料的微生物,可能改變世界的第四代燃料可在18個月內問世。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家舉行記者會時,媒體通常期待聽到重大的消息。例如:他們複製出一頭羊啦;他們在試管裡發現核融合的方法啦;他們已經確定出人類基因圖譜的序列啦;或者他們發現襪子在洗衣機裡愈洗愈少的真正原因等等。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讀賣新聞」四日報導,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已投入一項全球首見的計畫,準備利用海洋微生物之力,將封存於海底煤田的二氧化碳(CO2)轉換成甲烷天然氣。日本目前已和數國合作研究CO2的海底封存技術,並將其視為防暖化的秘密武器,但這是首度有研究團隊嘗試將CO2轉換成可用能源。 可望成為抗暖化新利器日本青森縣下北半島海域兩千至四千公尺深處,廣布所謂「褐煤」的海綿狀未成熟煤層。海洋研究開發機構於二○○六年利用地球深部探測船「地球號」,在該海域挖掘到六百五十公尺以下,確認有將CO2轉化成甲烷的「甲烷生成菌」棲息,並由此推斷更深處的褐煤層應該也有該菌種棲息。該機構因此鎖定該海域的海底煤田作為CO2封存處,計畫利用「甲烷生成菌」之力,在厚重黏土層中的褐煤層將CO2轉換成甲烷。「地球號」為此將於二○一三年前實際深入該海域調查,緊接著將進行一連串的實證實驗。日本此項計畫的最大課題,在於如何提升「甲烷生成菌」的甲烷生成力。甲烷生成菌一般需要一億至一百億年才能將CO2轉換成甲烷,研究小組希望能在三到五年內研發出提升菌種能力的技術,將轉換時程縮短至一百年。這項技術一旦實用化,可能會從地面設有CO2回收裝置的火力發電廠,延伸出海底管線將CO2封存於海底,再抽出生成的甲烷供發電使用。該機構推測,日本從本州東北至北海道海域的褐煤層,最多應可封存兩千億噸CO2,為日本整年排放量的一百倍以上。隨著上述能源轉化技術的發展,該片海域也可能成為龐大的天然氣新來源。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國中課本強調鹼金族與水反應可產生氫氣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