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回你碰上一隻搖著尾巴的狗時,看看狗的尾巴朝哪個方向搖,就能迅速決定究竟是要伸手拍拍牠,還是小心退後一步。如果狗尾巴搖向狗的右側,那麼你的安全無虞,如果搖向左側,那你就別亂動。

這篇有關狗尾巴搖動方向的報告,是義大利巴里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維羅提格拉與獸醫同事合作,發表在2007年的《當代生物學》期刊。其中一個實驗將30隻混血狗分別關在裝置了攝影機的籠子裡,記錄牠們在面對四種不同的刺激下,尾巴非對稱性搖動的方向(偏左或偏右)。這四種刺激分別是狗主人、陌生人、一隻貓以及一隻陌生的優勢狗。狗主人引起狗尾巴強烈的往右方搖,陌生人及貓引起小幅向右搖,但陌生的優勢狗(好比一隻大型的比利時瑪利諾牧羊犬)卻引起強烈的向左搖。為什麼會這樣呢?

研究人員指出:左腦控制了身體右側,右腦則控制了左側,因此當左腦感受到正面情緒時,就有神經訊息越過了身體中線,造成狗尾巴朝向右側搖動。這種朝左向右的區別,可由鳥類、魚類以及青蛙等動物在表現接近或逃避行為時,都出現左腦右腦的不同,而得出解釋。生物的左腦與正面、親近的感覺有關,右腦則參與負面、逃避的感覺。至於演化上與人類更接近的黑猩猩,在出現負面情緒時,較常出現搔抓左側身體的動作;而主控腦為右腦、慣用左手的黑猩猩,則比慣用右手的更害怕面對全新刺激。

人也一樣。實驗顯示,人的左腦與愛、依附、親密關係以及安全感有關,例如腦電圖顯示:出現正面情緒或觀賞喜劇片段的受試者,左額葉皮質的活性有所增強;反之,出現負面情緒或觀賞讓人不快的影片時,右額葉皮質的活性則隨之增高。此外,讓受試者觀賞可愛的嬰兒相片時,腦部掃描顯示同樣的左額葉皮質區活性有所增加;讓受試者觀賞嚴重變形的嬰兒相片,則顯示右額葉的皮質區遭到活化。最後,以強力磁場刺激受試者腦部的左額葉區,會引發他們正面的情緒;刺激右額葉區,引發的則是負面情緒。

為什麼腦子會出現這種與情緒相關的神經網絡差異呢?我從演化理論衍生出的想法是:我們的情緒在與思想認知過程的互動之下,導引我們的行為朝向生存以及生殖的目標而去。舉例而言,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神經科學家達馬吉歐曾以實驗顯示,情緒在決策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在低度刺激下,情緒似乎扮演著顧問的角色,與腦中負責理智的皮質區進行互動;在中度刺激下,皮質理性區與腦中更深層且演化上更原始的情緒區會出現扞格;在高度刺激下,情緒還有可能壓過皮質的認知過程,讓人無法以理智思考取得結論,而出現「失控感」。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要演化出情緒呢?

情緒其實是演化的代理,目的在讓我們表現出能增加生殖成就的行為。譬如說,如果我們認為飢餓感是種最原始的情緒,稍微有點餓可能會讓人感覺愉快,而外出覓食;反之,餓過頭又得不到滿足,就成了不舒服的情緒。用上這種恆定模型,情緒就成了某種回饋機制,告知大腦身體正處於失衡狀態。正面情緒有助於建立持久的個人資源,好比解決問題的技巧、協調以及人際資源;反之,負面情緒則有助於保護我們。譬如懼怕讓我們後退、遠離風險;噁心使我們推開並吐出有害身體的東西;憤怒讓我們反擊或曉得某項成俗受到了侵犯;忌妒則在一夫一妻的關係中,讓我們保護自己的配偶不受第三者的介入。

這樣的研究顯示:通常是演化這條尾巴,搖動了出現情緒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