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描述性費洛蒙現象的是19世紀的法國博物學家法布爾(Jean-Henri Fabre, 1823~1915)。有一天,法布爾發現將近40隻雄蛾竟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飛進實驗室,尋找一隻早上才羽化的雌蛾。為了查出雄蛾找到雌蛾的原因,他設計了幾個實驗。

  法布爾將雌蛾放入不透氣的玻璃瓶,讓雄蛾看得見雌蛾卻聞不到氣味,結果沒有任何雄蛾被吸引過來;由此可知,雄蛾並非是透過視覺來尋找雌蛾。相較於雌蛾,雄蛾有很寬大的觸角,於是法布爾猜想牠們應該是透過觸角發現雌蛾,他將24隻雄蛾的觸角剪斷,讓牠們無法感受空氣中的氣味(雄蛾的嗅覺氣官在觸角上),果然雄蛾完全不被雌蛾吸引過來。法布爾還發現,雌蛾曾經待過的濾紙也會吸引雄蛾飛來。法布爾因此得出結論:吸引雄蛾的是雌蛾的氣味,而這個引誘異性的化學物質,後來被稱為性費洛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