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空中心”表示,探空火箭主要任務之一,為搭載台灣自主發展的科學酬載,驗證其在太空環境下的可靠性及準確度。目前已有多項電離層量測儀器通過驗證,未來將搭載于“福衛五號”及“福衛七號”。按照島內計劃,第一顆由台灣自製的衛星“福衛五號”,預計在2015年底發射。
  • 台灣太空實力躍升 國研院探空十號飛試成功

  • 中央廣播電台/楊文君-2014年10月09日 下午13:22

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探空十號火箭科學實驗任務7日順利發射升空。國研院今天(9日)指出,此次搭載了國內首次研發的「滾轉控制酬載」,也就是控制火箭轉動速度的關鍵技術,在這次任務中驗證成功,代表台灣已有能力在全世界的太空俱樂部扮演一定的角色。

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9日指出,探空十號科學實驗任務7日在屏東九鵬基地順利發射升空,完成台灣上空90至286公里之間大氣電離層與熱氣層耦合動態的量測。

國研院表示,探空十號此次搭載的是包含6項先進儀器的電離層科學酬載,以及國內首次研發的滾轉控制機制,可以協助驗證福爾摩沙衛星三號及七號分析大氣資料的準確性;滾轉控制機制則是以改變轉動慣量的方式,降低並精確控制火箭的滾轉速度,以利科學酬載量測作業。國研院大空中心博士陳彥升說:『(原音)這種火箭在飛的時候會轉動,會很快地轉,但是實驗的時候需要把轉速降下來,所以屏科大跟成大就設計了酬載機制去降低了並控制它的轉速,這次也驗證成功,這在國際上、太空技術上算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國研院強調,藉由福爾摩沙衛星系列及探空火箭計畫的執行,台灣已有能力在全世界的太空俱樂部扮演一定的角色,未來國研院太空中心將持續執行對民生福祉及科學研究能夠有所貢獻的太空任務,讓全世界都看見台灣的科研實力。

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7日中午11:10在屏東九鵬基地順利發射「探空十號」火箭升空成功,歷經520秒後落入海中,完成台灣上空90~286公里之間,大氣電離層與熱氣層耦合動態的量測。

太空中心資深研究員陳彥升說,國家太空中心於探空十號發射後,已完成階段性次軌道科學實驗計畫。自1998年開始執行探空發射以來,共歷經10次固態火箭(中科院)及4次混合式探空火箭(學術界)發射。

除了科學酬載外,我國自主發展的衛星關鍵元件亦須通過太空環境驗證,福衛七號將使用的GPS接收機、光纖陀螺儀及過氧化氫綠能環保推進器,亦均在探空火箭上獲得驗證。

探空火箭另一項主要任務是進行科學研究。台灣上空的電離層,對通訊品質有相當大的影響,探空火箭多次搭載電離層量測儀器,在穿過電離層的同時進行量測,幫助我國學術界對台灣地區低層電離層電漿結構與動力有進一步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