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今天提出報告指出,3月11日襲擊日本東北部並造成多人死亡的規模9.0強震,導致綿延太平洋海床的1處惡名昭彰斷層斷裂,但斷裂部分相對而言並不大。 這場地震發生在日本海溝(Japan Trench)的部分地區。太平洋板塊(Pacific plate)插入鄂霍次克板塊(Okhotsk plate)下方的地方,即是所謂的日本海溝,而日本群島就位於鄂霍次克板塊上。由散布日本各地、名為GeoNet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站網絡所提供的資料,幫助解開這次地震發生地點與過程的細節。模仿日本海溝被撕裂時本州島(Honshu island)所受到的壓力與拉力的模型,顯示震央位於仙台(Sendai)東方約200公里處,即一處格外小的菱形海床區域核心處。目前的紀錄只有少數幾次地震被測到規模為9或以上,這些地震可將海床撕裂達數百公里。人類目前所測得的最大規模地震,是1960年發生在智利南部外海的規模9.5地震,將板塊邊緣撕裂超過1000公里。不過3月11日發生在日本的地震,顯示可能發生在1處測得長400公里、寬200公里的滑動區域。前述地震造成板塊移動的程度,卻遠遠可以彌補斷裂區域小的不足,因為能量釋出的地點發生在海床下方不到20公里處。震央所在處的海底移動27公尺,程度驚人,引發水流位移,這足以解釋為何引發的海嘯如此龐大GeoNet系統利用定位感應器,提供繪製數公釐差距的地層運動地圖資料在3月11日地震發生前的15年中,GeoNet系統顯示,在龐大的太平洋板塊在本州島東側擠壓並拖拉的同時,壓力在島各地緩慢累積。這項技術在監測大規模地震每隔數世紀或甚至更久才發生的斷層時,可能相當有用。當壓抑的壓力累積到臨界點後,地震就會發生。來自遙遠過去的地質證據顯示,日本海溝容易發生會引發海嘯的大規模地震,但這情況非常罕見。研究指出,西元869年發生的1場地震可能是例外,不過沒有紀錄證據支持這項揣測,因此日本海溝發生大規模強震的風險就被低估或忽略。前述研究報告發表於英國每週出版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中,主要作者是日本筑波(Tsukuba)「國土地理院(Geospatial Information Authority)」的小澤慎三郎(Shinzaburo Ozawa)。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Technology, Caltech)艾佛埃克(Jean-PhilippeAvouac)撰寫前述研究報告的評論時指出,來自GeoNet和海嘯波浪所引發海底壓力的新資料顯示,3月11日地震的震中滑動距離可能甚至超過50公分。艾佛埃克表示,若前述推論屬實,則就是歷來所測得的最大滑動距離。(譯者:中央社陳宜君)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