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確定光合作用不只和光有關,也受溫度影響:1905年,布雷克曼(F. F. Blackman)將溫度固定,逐漸提高光度,則光合作用速率會上升至一個極限,此時若再提高溫度,則光合作用速率又會上升至一個極限。他表示光合作用有些與光有關,有些則受酵素控制,因為酵素作用受溫度影響。
2. 確定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自水: 1930年,美國生物學家范尼爾(C. B. Van Neil)發現紫細菌仍然能利用H2S行光合作用,以固定CO2。但是放出的卻是硫,而不是O2,故他推測光合作用釋放的O2來自水。
紫細菌:CO2 + 2 H2S → (CH2O)x + 2 S + H2O
植 物:CO2 + 2 H2O → (CH2O)x + O2 + H2O
通 式:CO2 + 2 H2A → (CH2O)x + 2 A + H2O
註:第一式可寫成2個半反應:
2 H2S → 4 e- + 4 H+ + 2 S
CO2 + 4 e- + 4 H+ → (CH2O)x + H2O
由上可知,光合作用實為一種氧化還原反應,H2S和H2O都是作為還原劑。易言之,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光能產生強還原劑,以還原CO2 為醣類。
3. 1939年,美國生化學家希爾(R. Hill)希望能以人工方式提高氧氣的生成量,故以鐵氰化合物代替CO2當作受氫化物或電子接受物,結果發現離體葉綠體在缺乏CO2的情況下,仍會釋出O2。因此他推測光合作用所產生的O2來自水而非CO2。
1941年,美國生化學家卡門(M. Kamen)利用放射性元素18O追蹤,證實氧氣來自水的分解。
C18O2 + 2 H2O → (CH218O) + 2 O2 + H218O
CO2 + 2 H218O → (CH2O) + 218O2 + H2O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