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分解性塑膠現階段主要是取玉米或樹薯中的澱粉,經發酵生成乳酸,再以化學聚合方式製作出塑膠原料聚乳酸。現在也有不少科學家投入研究利用微生物,如某些黴菌、酵母菌、細菌等,生產聚羥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化合物,以此做成的塑膠其韌性強度與耐熱性較聚乳酸強,用途可更廣泛。
PHA 最早是 1926 年由法國微生物學家發現,到 1950 年代才證實某些微生物處於過量碳源及缺乏氮、磷、鎂、鉀等營養物的環境下,菌體會自行合成 PHA(為菌體儲存能量的物質)。當時這個發現並沒有引起學界太大重視,直到 1970 年代石油危機,人們在尋找替代能源時,才想到這個帶有酯基、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
大同大學生物工程系教授陳志成表示,利用微生物來合成 PHA 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以葡萄糖為碳源,並限制一種或數種營養物的含量。目前研究發現,降低氮、磷、鉀等營養物的比例,可促使微生物合成較多的 PHA;另也有利用基因轉殖法,將可以合成 PHA 的微生物基因轉接到無法合成 PHA 的菌株,像元智大學生物科技與工程研究所副教授魏毓宏就是研究把可合成 PHA 的基因轉殖到大腸桿菌上,利用大腸桿菌快速生長的優點,大量生產 PHA,目前他已經做到可使大腸桿菌菌體總重量的 80~90% 都是 PHA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