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和獲選院士 奔墓園告訴老伴  

曹永和七十八歲獲知當選中研院士時,人在荷蘭,返台時他一下飛機就直奔太太張若華墓園,與她分享這份榮耀。曹永和兒子表示,父親曾說,一生最感恩的,就是「和媽媽結婚」。

曹永和雖是家中長子,但從小就由奶媽帶養,和媽媽不親,從小內向少言。少年時期,他勤讀佛書,一度有厭世思想,甚至想出家。隨著熱中學術,並在士林協志會認識主要成員張鈺的妹妹張若華,人生才越來越開朗。

張若華美麗且家境富裕,還是女子學院畢業,曹永和與她交往,曾受張若華其他哥哥阻撓,張若華卻堅持非他不嫁。

曹永和自述,太太之所以對他印象深刻,一往情深,原因可能是張鈺在戰爭時,被徵召去南洋當軍醫,下落不明,太太的母親因憂心過度而死;出殯時因雨太大,棺材差點傾覆,曹永和奮力撐住棺材,佳人才跟他交往。

曹永和兒子說,媽媽常跟好友說「自從嫁曹永和後,就有如生活在雲中,很幸福的感覺」。

著名台灣史及東亞海洋史學者、目前唯一沒大學文憑的中研院院士曹永和,昨天下午病逝於內湖三軍總醫院,享壽九十五歲。這位靠自學成為院士的學者,住院時仍念著修改論文書「近世台灣鹿皮貿易考」準備再版,並勤讀法文文法、拉丁文,自學精神讓見者都感佩。

曹永和兒子曹昌平表示,父親八月中因感冒肺炎住院,起初精神很好,吵著要出院修改論文。上周開始多重器官衰竭,期間雖因學生看望好轉,仍無法抗拒衰老。家屬下周於曹永和基金會設靈堂,大體葬在曹永和十八年前愛妻過世時就備好的林口頂福陵園同一墓地。

 

圖/聯合報提供

曹永和出身書香門第,台北州立第二中學校畢業(今成功高中)後,失常未考上大學,後進入台大圖書館任職,所有學問都在圖書館任職三十八年間自修、發表。由於論文聲譽卓著,六十五歲時,他獲聘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同年任教台大歷史系,七十八歲時獲選為中研院院士。

「若非曹永和,荷蘭、西班牙據台歷史研究會斷層!」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黃富三指出,曹永和對荷、西據台歷史貢獻卓著,一九四五年日本人離台後,曹永和是唯一懂得荷蘭文、西班牙文的人;正因他苦學多國語言,才得以了解第一手資料並研究,「他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黃富三指出,在曹永和努力下,荷蘭在台研究得以發揚光大,連荷蘭萊登大學等都受曹永和影響,研究起台灣史,當年學生翁佳音等人也才有機會去荷蘭學習。「荷蘭在台研究像滾雪球越滾越大,曹永和是核心。」台灣的海洋史研究也是在曹永和領導下開始,「日本人離開後,就由曹永和承續研究。」

黃富三指出,曹永和還提出「台灣島史觀」,主張以台灣島為主體來研究,以免台灣史在荷蘭、西班牙、清朝、日本等不同族群統治下,變得斷裂。曹永和認為,台灣島內文化有其連續面,例如漢人及原住民風俗習慣,在不同族群統治下都有其特色。

黃富三感嘆,很多學生一開始就講理論,再用事實去套,但應像曹永和一樣從考證開始,從事實去建構理論,學問才紮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