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 Francisco Chronicles, p.6.


圖一:海克爾手繪的胚胎比較圖。從正左到右為魚,蠑螈,龜,雞,豬,牛,兔,及人胚胎的第一至三期。第一期也就是所謂的魚時期,所有种類的胚胎都畫成完全一樣沒有分別(identical)。

圖二:李察遜等畫的八种動物代表,相當於海克爾“魚”時期的右側圖(d例外,為背側圖)。a)海洋七鰓鰻Petromyzon marinus, b)電鰩Torpedo ocellata, c)小体鱘Acipenser ruthenus, d)多明尼加樹蛙Eleutherodactylus coqui, e)歐洲鱉 Emys orbicularis, f)雞Gallus gallus, g)袋鼠Trichosurus vulpecula, h)家貓Felis catus.

圖三:海克爾刪改人類胚胎的例証。左圖為海克爾畫的人胚胎在“魚”的時期,右圖為人胚胎真實的形態。海克爾几乎將人所有的內臟和手、腳的胚芽都挖掉。

揭露生物學歷史上最大的騙局

作者﹕錢 錕

 


 

是否每一個人的胚胎在發育過程中都有一個魚的時期,外形跟魚的胚胎相似到离奇的程度呢?

生物學在自然科學中,是最复雜又是最年輕的一門學科。百多年來不斷地成長,到如今可以說達到突飛猛進的地步。每天在新聞報導中都可以听到有新的生物學發現。不少人都認為廿一世紀肯定是生物學的世紀。在這成長的過程中,隨著觀察和實驗的增加,當然會修正過去的一些錯誤。

但是在1997年,生物學上有一個重大的發現,這個發現不是“修正”過往的錯誤,而是揭開了生物學歷史上最大的丑聞(注1),也可以說是最大的騙局--科學家兼名教授海克爾偽造圖片、蓄意欺騙。

但是据我所知,在美國除了兩家科普性的雜志(注2)(注3)對此做了簡單報導之外,各大城市的報章雜志都絲毫沒有反應。偌大的事,就這樣石沈大海嗎?幸好有基督徒的努力,在1999年,才出現較詳細和公允的報導(注4)(注5)。

舊金山日報的錯誤

打開美國舊金山唯一的日報,SanFranciscoChronicles,1999年2月7日版,其第6頁(注6)几乎用全版,報導加州大學使用斑馬魚(Zebrafish,也常作玩賞用)及其透明的卵和胚胎作實驗的优點。作者是相當有聲望的“常駐記者”,他乘著机會圖文并茂,用半篇文章給讀者徹底洗一次腦。

他用現今流行的進化論,也就是新達爾文主義(Neo-Darwinism)來解釋:斑馬魚在分類學上屬於脊椎動物,在4.2億年前從与人類的“共同祖先”進化而來(筆者注:這是假設,不是已証的事實),所以魚類与人非常相似。尤其是在胚胎時期,因為人類進化必經過魚類的階段,所以每一個人的胚胎在發育過程中都有一個魚的時期,外形跟魚的胚胎相似到离奇的程度(uncannyresemblance)。因此,研究魚的胚胎可以幫助了解人的胚胎及其發展過程(注一)。

提起人類胚胎与魚的比較,多數讀者或多或少尚能記憶:過去念生物學時,好像讀過德國生物學家海克爾(ErnstHaeckel)在百多年前為了支持達爾文進化論而提出的胚胎重演律(Ontogenyrecapitulatesphylogeny)。該重演律說:人的個体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重覆种系進化的過程。因為人類最初從魚類進化而來,所以人的胚胎有一時期极像魚(圖一)。

我不知道你是否相信這种說法,但如果你打開儿女如今的中學或大學生物學課本,無論是中文或英文的,無論是國內或海外出版的,你几乎都可以找到海克爾的圖片。該日的《舊金山日報》即在報紙的中心地位,以大版面刊登了彩色的海克爾胚胎比較圖,“証明”人類、兔子、雞、烏龜都是從魚進化而來。

很多不知內情的讀者,連科學工作者,甚至生物學家,也可能認為,這篇報導不但言之有理,尚有圖片“為証”,所以深信不疑。從那圖畫看來,人的胚胎在第一期“魚”的階段真好像有鰓,并且還有長長的尾巴呢!(注二)

但當我看了這篇文章,馬上想寫一封讀者來信給該報編輯,揭露這生物史上最大的騙局。在美國舊金山這高度文明的地方,一份有名望的報刊怎麼可以犯這麼大的錯?雖然我洞悉作者暗地里的動机是給讀者洗腦,想灌輸進化論,我也理解每人寫文章都有他的立場及目的。但這篇文章所用的手段實在太卑劣了!海克爾的胚胎圖最近才重新被証實是一個騙局,作者怎麼這般斗膽,還用它來騙人(讀者大概都知道美國傳媒都以衛達爾文主義為榮)?

手頭報紙還沒有放下,心中卻另生一個意念:我為甚麼不用我的時間精力,給中文讀者寫篇報導,以免我們同胞受騙或犯同樣的錯呢?

揭露真相的人

英國倫敦有一位醫生李察遜(Richardson),他也是胚胎學家,花了一生的時間研究人的胚胎,但他從來沒有見過人胚胎有“魚”的階段!所以他立意要更正百多年來的錯誤。但是他很聰明,知道從海克爾傳下來的這种“偽科學”,不是他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推翻的。

所以,他組織了十七個單位的科學家,研究了50种不同脊椎動物的胚胎及其生長過程,并且仔細觀察、記錄。除了海克爾用的魚、蠑螈、龜、雞、人、及三种哺乳動物,共四個綱的動物之外,他們還研究了圓口綱的七鰓鰻、軟骨魚中的電鰩、兩栖綱的樹蛙、爬行綱的鱉,哺乳動物中又加了澳大利亞的有袋類和胎盤類貓科的代表等等。

李察遜等人終於聯名在1997年8月的Anatomy&Embryology學報上發表了他們惊人的結果(同注1)。以下做簡單的綜述:

一‧海克爾聲稱的“第一期”胚胎,其實并非真正的最早期胚胎。因為各綱動物從受精卵開始分裂的過程和原腸胚的形成完全不同,原腸胚以後外形上才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到後期又大不相同。所以,他說動物發育越是早期越相似,乃不盡不實之言。

二‧各類動物在海克爾的第一期、也就是所謂“魚”的時期,還是各不相同。圖二是李察遜等重新繪制的八類代表的胚胎。這些最新的資料顯示出,這些動物的胚胎有相當的差异。為甚麼海克爾的原圖中的八類胚胎如此相似呢?當然是動了手腳。

三‧海克爾有意選擇了較相近的胚胎。他選水生的蠑螈而不用青蛙代表兩栖綱,是因為蠑螈本身就更像魚。相比之下,青蛙不甚像魚,圓口綱及軟骨魚的代表与海克爾的期望相差更遠。所以不選用。

四‧那麼,海克爾到底動了什麼樣的手腳,以便將人的胚胎畫得像魚一樣呢?原來他將人胚胎的鼻子、心臟、肝臟等大部份的內臟,及手、腳的胚芽都挖掉,再加長脊椎成尾巴!經過如此刪改,想要它像甚麼都可以了(圖三)。

五‧根据李察遜等研究的結果,海克爾刪改的不只這些,他還隨意加添。例如雞的胚胎,在這時期的眼与其他動物不同。它是沒有色素的,而海克爾則將它涂黑,使它与其他動物看齊。還有,海克爾在大小比例上也隨意更改,他的伸縮性可達十倍,以增加不同胚胎的相似性。

六‧李察遜等人的文章還指出,海克爾刻意選用不同動物作為代表,卻隱瞞這些代表的种名,使人以為同綱的動物一定都是一樣的。其實不然,即使是很接近的种,它的胚胎也很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不同种的魚,它們胚胎的形態和發育的途徑都可以各异。李察遜就此得出惊人結論,即“海克爾的胚胎”是生物學上最“著名”的騙局。

是再度發現的騙局

《科學》周刊的標題更指出,這個大騙局并不是首次發現,而是“再度發現”(rediscovered)。原來當年海克爾還在德國Jena大學任教期間,他偽造的這些假圖就已經被人揭發。

李察遜為了証實這是遮掩了一百多年的騙局,親自到Jena大學去查史料。不出所料,海克爾當年被同事指控,他不但承認偽造,并且被判有罪(同注3)。所以,至今在德國的課本中找不到海克爾的圖畫。
但是為甚麼在英文和中文的課本中,這些偽作流傳了126年,甚至直至今天呢?李察遜說:“這才是最大的謎。”(注三)

本文作者現居舊金山,為著名美籍華裔生物學教授,曾任舊金山大學生物系主任多年,現為該系教授。

附注:
注一:用動物模式做實驗是進入臨床試驗前必須的步驟。各類動物之間有一定的异同,用比較方法研究更能深入了解生物之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并不需要推到4.2億年前的假想祖先。
相反地,筆者十年前憑著蚯蚓与人類都是由一位造物主所造的信心,首創用蚯蚓作重金屬污染的實驗。其結果与用老鼠作的實驗可以比對,与在人体的觀察也非常相似。現在蚯蚓的模式已漸漸受環保及毒理學人重視。所以,在科學探討中,動物“同源的假設”(不是已証的事實),完全可用“同一設計”的理論模式代替。換句話說,進化与創造的模式在實驗科學上同樣可用,但進化論理論本身卻是哲學上的推論。生物學不需進化論為主導。

注二:所有脊椎動物的胚胎不是都有鰓,而是都有咽囊(phyraygealpouches)。魚類的咽囊發育為鰓,但在其他動物中咽囊發育成与鰓無關的結构,如內耳,和副甲狀腺等。人類有尾的傳說,有一部份由海克爾偽造的圖而來。從圖三清楚可見海克爾將腳的胚芽畫成尾芽,不少人就為自己想像出尾巴來。
注三:筆者1999年暑期在中國曾接受北京某出版社副編的專訪,其中問及人和魚的胚胎比較。我建議在中學課本中刪除海克爾的圖畫。据說這項更正在兩年內可能完成。若果真如此,中國在教材上的改進要跑在英、美的前面。

引用文獻:

  (注1)Richardson, M. K., Hanken, J., Gooneratne, M. L., Pieau, C., Raynaud, A., Selwood, L. & Wright, G. M., 1997

  There is no highly conserved embryonic stage in the vertebrates: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theories of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Anatomy & Embryology 196: 91-106.

  (注2)Elizabeth Pennise, Sept. 5, 1997

  "Haeckel's Embryos: Fraud rediscovered"

  Science 277(5331): 1435.

  (注3)In Brief, Sept. 6, 1997 Embryonic Fraud Lives On

  New Scientist 155(2097): 23.

  (注4)Jonathan Wells, 1999 Haeckel's Embryos & Evolution

  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61(5): 345-349.

  (注5)Larry Witham, Jan. 25-31, 1999

  Darwinism icons disputed

  The Washington Times (National Weekly Edition) p.28.

  (注6)Tom Abate, Feb. 7, 1999

  Window on Lif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s, p.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