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鑾潭生態園之建立將可達成以下三個目標
|
|
1、
|
建立生態園復育林相及美化環境以增加遊憩資源。 |
2、
|
經由解說教育讓民眾認識植物生態保育之知識。 |
3、
|
增進稀有植物遺傳資源之保育及生物族群自然演替的生態棲所。 |
稀有植物 |
稀有植物之植群在世界上很少,但無滅絕危機,非處於易受害之狀況,主因生育地局限,及生育地廣但數量極少兩種狀況。
墾丁國家公園稀有植物目錄中列名樹種共有150種,本區所種植之樹種包括:蘭嶼羅漢松、土肉桂、恆春哥納香、倒卵葉楠、蘭嶼木藍、鵝鑾鼻蔓榕、皮孫木........等樹種,除供應園區綠美化之應用外並可保存種源。 |
誘鳥植物 |
植物發芽期間產生嫩葉、花芽或於果實成熟時期,均為誘引鳥類飛來取食之鳥餌食物。植物生產果實如含肉質果皮或種子,可能成為鳥類食物。
本區所種植之樹種包括:山枇杷、臺灣石楠、呂宋莢迷、珊瑚樹、鵝鑾鼻蔓榕、枯里珍、蘭嶼赤楠、鐵冬青、欖仁樹、臭娘子、臺灣海棗....等樹種,果實成熟期均具誘引鳥類之功能。龍鑾潭生態園內栽植此類樹種,於果熟時自然誘引鳥類前來取食。 |
誘蝶植物 |
誘蝶植物又分為:食草植物與蜜源植物。食草植物為提供蝴蝶產卵及幼蟲孵化時之食物,本區所種植樹種包括:烏心石、過山香、細葉饅頭果、雀榕、山刈葉、月橘、賊仔樹等食草植物。
蜜源植物為提供成蟲吸取蜜汁,本區所種植樹種包括:恆春哥納香、珊瑚樹、蘭嶼海桐、臺灣海桐、構樹、瓊崖海棠、十子木、臺灣赤楠、毛柿、火筒樹、菲律賓火筒樹、杜虹花....等均是蜜源植物。 |
草原灌叢樹種 |
恆春半島東北季風期間,北向及東北向山坡直接遭受季風侵襲之處,易形成草原灌叢群落,植物生長較為矮小,但耐旱及抗風能力較強。
本區所種植樹種包括:細葉饅頭果、十子木、烏柑仔、內苳子、北仲(刺裸實)、恆春厚殼樹、臺灣海棗、山棕、恆春楊梅、鐵雨傘、燈秤花、檄樹、魯花樹等草原灌叢樹種。 |
賞花觀果樹種 |
植物生長特性具有芬芳香氣、花朵或樹型優美、果實豔麗之樹種,可以吸引人們駐足欣賞。
花朵美麗芬芳: 樹形優美: 果實形態特殊: |
山地樹種 |
分佈於內陸山地森林植群之樹種生長環境較為優良,形成高大喬木之森林對於山地環境可以提供良好保護作用。
本區所種植樹種包括:竹柏、烏心石、大葉楠、皮孫木、猴歡喜、臺灣梭羅木、臺灣赤楠、蘭嶼赤楠、樹杞、毛柿、山菜豆....等山地森林樹種。
此類植物之樹葉或樹型等頗具觀賞價值,而且甚具環境適應能力,亦可於公園、庭園或綠地栽植為觀賞樹或綠蔭樹。 |
海岸林植物 |
可供海岸防風林造林之樹種,需具有抗風、耐鹽、耐旱等特性,才能抵抗海岸惡劣的環境。前述珊瑚礁植物因生長在特殊環境,具有防風林之作用,此外尚有砂岸或砂礫灘環境需要廣植防風林,以保護內陸農田或住家環境。
本區所種植樹種包括:瓊崖海棠、福木、十子木、亞洲濱棗、毛柿、大葉山欖、樹青(山欖)、臺灣樹蘭、海檬果、白水木、檄樹、恆春厚殼樹、草海桐、臺灣海桐....等海岸防風樹種。 |
珊瑚礁植物 |
沿海或內陸高位珊瑚礁地區,可供生育之土壤缺少,含較高鹽分及吸水困難等不利生長因素,於此區之植物應具有特殊適應能力才能生長。
本區所種植樹種包括:鵝鑾鼻蔓榕、皮孫木、枯里珍、鐵色、山柚、毛柿、黃心柿、樹青(山欖)、臺灣樹蘭、止宮樹、葛塔德木、白水木、雀榕、毛苦參....等珊瑚礁植物。 |
綠籬植物 |
公園、庭園及綠地常以綠籬區隔人行道與車道,或以綠籬為阻隔植物。綠籬樹種常以矮灌木、耐修剪及容易發芽、新芽或葉部具有色彩者為。
龍鑾潭生態園限於可利用空間不多,僅以蘭嶼馬蹄花、蘭嶼海桐、月橘、枯里珍等樹種栽植綠籬。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