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癌症中心 王正旭主任
印地安的詩歌重複的唱著

你不要在我的墳前哭泣,我不在那裏。

當你醒過來窗外鳥兒吱吱啾啾,我在那兒;

夕陽照射在金黃麥穗,隨風搖曳,我在那兒;

你看天上下的雪,你看晚上的星光,我都在那裡。

最近我照顧的一位癌症末期神智清楚瀕臨死亡的病人,她問到:「王醫師,請問當我死掉以後,如果沒有依照一般的儀式作告別式的話,對我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會不會不好?」[@more@]

她罹患肺癌將近兩年,經過標靶藥物和化學治療後,病情緩慢惡化,最後她簽屬意願書住進安寧病房接受身心靈照護。她的嫂嫂在兩個月前也因肺癌合併腦轉移在一般病房過世,但是家屬基於各種理由拒絕安寧共照服務,導致過程非常辛苦。這位病人看在眼裡,她認知真正的善終需要自己幫助自己,所以和先生及家人討論後,自己簽署了意願書住進安寧病房。她常常為自己的生病擾亂家人的作息表達歉意,也擔心先生和兩位未成家女兒往後如何過日子,但很少談到自己的需求,所以聽到她的問題,竟然一時語塞,不知如何應答。

她其實並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不是基督或天主教徒,也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她具有的是台灣常見的民俗信仰。我請她把問題更具體化,也請教她在擔心什麼事情。她說自從罹癌後,除了接受抗癌治療以外,也花了不少時間閱讀各類書籍,尤其知道死亡已經不可避免時,曾經試圖去了解不同宗教信仰的生死觀,期望能更坦然的面對今生和來世,也常常問自己活著到底還有什麼意義?

我問她是否知道德國現代哲學家海德格曾提及:「反正人都會死,為什麼要活著?」,她搖了頭,口中喃喃自語重複了好幾次這句話,眼神陷入茫然。不久後,她稍回了神,問說如果我不活著,那先生和女兒怎麼辦?

的確,人都會死,為什麼要活著?海德格認為「活著」意指「真切感受到希望」。所謂的生命,就是自我實現的場域,達成自我實現便會對人生無憾,所以活著就是實實在在感受到希望。但人要怎樣才能接受死亡?或者,人有辦法接受死亡嗎?聖嚴法師曾說:「其實,人一出生,死亡就跟著我們了。」所以死亡是與生俱來的。單國璽樞機主教也曾這樣講:「對有信仰的人來說,死亡是個過程,是我進入天主永恆的一個過程。」可是,人什麼時候才願意接受死亡呢?海德格的答案是:當開始認知到,自己活著客觀上對孩子而言是負擔時,便能接受死亡。

問題是任何人都無法預知死期和死後的世界,絕大部分的人當然會非常的不安。宗教信仰裡會強調死亡並非終點,藉此來消除這種人生最大的不安,並且利用不同的儀式來銜接今生和來世。所以讓她很困惑,如果不舉行這些禮俗,會不好嗎?她很想一切從簡,不想讓家人在繁縟的喪葬禮儀中受罪。

單國璽樞機主教是這樣準備的:「把身體交給台灣,做有機肥料。」「我的遺囑都寫好了,喪禮要很簡單,用最薄的棺材,鮮花、輓聯一概婉拒,只要在棺上放本聖經就好了。」聖嚴法師生前也說:「我沒有財產,這些都是教團的;只有我的身體,就用一口薄薄的棺材,燒了。之後不入塔、不設墳、不立碑,死了就在這個世界消失了。在我們的文化裡,強調厚葬,買個好塔位;但實情是:幾十年內,還有子孫來祭拜,過二十年,大概沒有人記得了。我一直推行禮儀環保,希望能改變大家的觀念。」

我最後建議她,不妨利用安寧病房的交誼廳,安排適當的時間,請親朋好友相聚,互相道謝、道歉、道別。在空中,讓這首印地安的詩歌重複的唱著:

你不要在我的墳前哭泣,我不在那裏。
當你醒過來窗外鳥兒吱吱啾啾,我在那兒;
夕陽照射在金黃麥穗,隨風搖曳,我在那兒;
你看天上下的雪,你看晚上的星光,我都在那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t045 的頭像
    ht045

    青teacher資料儲存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