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與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合作研究,利用珊瑚與定年測定技術,發現南半球海水表面溫度增高,會導致台灣夏季降雨量增加。負責研究的台大地質科學系教授沈川洲警告,目前南太平洋正進入高溫周期,再加上全球暖化效應,台灣下暴雨機會大增,政府應做好防災準備。

沈川洲表示,海水每升高1度,會造成珊瑚骨骼的鍶鈣元素比值少0.8%,「因此珊瑚就好比天然的海水溫度計」。利用這項原理,團隊花7年時間,分析南太平洋珊瑚骨骼的「鍶鈣比值」,再以定年技術測量珊瑚年齡,重建西元1649到1999年,350年內該區海水溫度資料,這項研究成果,日前刊登在國際氣候變遷重要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

沈川洲指出,研究發現,太平洋海水溫度變化有周期性,平均每14到19年一個循環。

對照過去台灣夏季的降雨統計,當南太平洋海水溫度上升時,台灣下豪大雨的機率也跟著提升,更令人憂心的是,未來10年將進入高溫期,如果模式不變,台灣下暴雨的發生頻率將更頻繁。

南太平洋海水溫度提高,導致台灣夏季雨量增加,沈川洲表示,這是因為西南太平洋的水溫一旦偏高,會阻礙冷空氣下沉,使得在西太平洋由低緯度往高緯度輸送的哈德利環流減弱。過多熱能無處可去,只能往北前進,導致水氣與能量推向台灣、日本、韓國與菲律賓,造成這些地區的夏季雨量增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t0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